2026
七月

24

15

【弥撒读经释义】|常年期第十七主日(甲年)

1231231

常年期第十七主日(甲年)

 


读经一 《列王纪上》3:5, 7-12


5节:

那几天,上主藉梦显现给撒罗满,说:你要我给你的,我必定给你。’”

历史背景:
这是撒罗满刚刚继承父亲达味的王位之后不久。当时以色列刚建立统一的王国不久,国家面临内外挑战。以色列王不仅是政治领袖,更是宗教意义上的天主受傅者,需承担治理选民的神圣职责。

经文含义:
天主在梦中显现,是圣经中常见的天主自我启示方式(如创28:12给雅各伯的梦)。天主给予撒罗满一个极不寻常的机会:自己选择天主的恩赐。这不仅显现出天主的慷慨,也试验撒罗满的内心。

灵修意义:
我们在祈祷中也常求恩典,天主也常静静地在我们心中问:你真正渴望什么?这节教导我们省察自己的渴望是否对准天主的旨意。


7节:

撒罗满说:上主,我的天主,现在你使你的仆人代替我父亲达味为王,但是我还太年轻,不知道如何处理国事。’”

历史背景:
撒罗满在即位时大约20岁左右。达味王是以色列历史上的伟大君王,撒罗满承继如此伟大的父亲,是巨大的责任。

经文含义:
撒罗满称自己为仆人,显示他在天主前的谦卑。他意识到自己经验不足,不凭血统自傲,而是承认自己需要天主的带领。

灵修意义:
谦逊是领受智慧的第一步。撒罗满的态度启示我们,服务教会或社会时,必须依靠天主而非自己的才能。


8节:

你的仆人在你所选的民族中为王,这是一个多得不能统计,不可胜数的大民族。

历史背景:
以色列人是天主特选的子民(参阅申命记7:6),他们的人数虽未必如现代国家那么多,但圣经常用夸张法表达他们的兴盛。

经文含义:
撒罗满承认他治理的对象非普通国家,而是天主亲自拣选的民族,责任更大。

灵修意义:
每一个信友的生命都属于天主,也具有被拣选的意义。我们在不同岗位上,也都肩负牧养、服务天主子民的责任。


9节:

因此,求你赐给你的仆人一颗慧心,好统治你的子民,判断善恶;否则,谁能统治你这样众多的人民呢?

历史背景:
慧心原文含义是一个听从的心heart that listens),强调内心的领悟力与对天主声音的顺服。

经文含义:
撒罗满不是求聪明世故,而是求判断力、辨别力,特别是在道德上分辨的能力。这是一个君王治理所需的基本条件。

灵修意义:
这是整段经文的高峰。灵修生活中,我们也要常求慧心,愿我们的判断合乎天主的眼光,不被世俗观念误导。慧心是牧灵、辅导、决策中极其重要的恩赐。


10节:

撒罗满求了这件事,获得了上主的欢心。

经文含义:
撒罗满所求的并非功名、财富,而是为了服务他人、施行正义而求智慧,天主因这无私之求而喜悦。

灵修意义:
天主喜悦的是愿意以他人之福为动机的祈祷,而非自我中心的诉求。我们可以反省自己的祈祷是否也是为别人好的祈祷。


11节:

于是上主对他说 :因为你求了这件事,而没有为自己求长寿,求财富,或求消灭敌人,却只为自己求了智慧,好辨明正义。’”

经文含义:
天主明确指出:撒罗满的祈求不是自私的。与之对照,世人常求的是:健康、财富、报复等私利。撒罗满的选择体现了超性的价值观。

灵修意义:
我们是否也愿意将辨明正义服务他人放在祈祷的优先?这节是一面镜子,照出我们心中的动机。


12节:

我就照你的话去做,赏赐你一颗聪明智慧的心,在你以前没有像你的人,在你以后,也不会有一个像你的人。

经文含义:
天主应允撒罗满的祈求,且许以极高的程度。撒罗满后来以智慧著称于世,如后来的所罗门断案13:16-28)。

灵修意义:
当我们真心以天主的国度与公义为优先,天主往往加倍赏赐我们,超过我们所求所想(参阅玛6:33)。这也是一种属灵的投资回报


总结:信赖与智慧的祈祷

在这段简短但极具启示性的经文中,我们看到:

撒罗满的谦卑:他知道自己不足,以仆人自居。

他的动机纯洁:不是为自己,而是为了善牧天主子民而求智慧。

天主的喜悦与回应:天主乐意赐予那些以祂为中心、以他人为念的请求。

属灵的优先次序:智慧优于财富、权势、名誉;而真智慧,始于敬畏上主(箴言9:10)。

愿我们每一位信友在祈祷中也学习撒罗满,不仅求助于天主,更学习求那真正必要、合天主旨意的恩赐 —— 慧心、正义和为人服务的精神。


 

读经二 《罗马人书》8:28-30

(他预定我们与自己儿子的肖像相同)


28节

「弟兄们:我们知道:天主使一切都协助那些爱他的人,就是他照自己的旨意所召叫的那些人,获得益处。」

历史背景:

圣保禄写《罗马书》大约在主后57年,当时他尚未到访罗马教会。这封信是他的神学巅峰之作,旨在说明因信称义的道理,以及天主在基督内救恩的普遍性。在第8章中,他探讨圣神的工作,以及信友在受苦、等待救赎中的希望。

经文解释:

天主使一切都协助……”——在希腊原文中,这里用的是 synergei(协作、合作),即万事互相合作天主使万事为益

这意味着,即使我们生命中有痛苦、失败、迷茫,天主也能使这些经历协同起来,为爱祂的人带来益处。

照自己的旨意所召叫的”——指那些回应天主恩召的人。不是人自己选择了天主,而是天主首先呼唤人,照祂的救恩计划。

灵修意义:

这是信仰的根基之一:相信即使坏事发生,天主仍掌权,并能使它变为我们的益处,只要我们爱祂并信靠祂。
这是一个极大的安慰,特别是在看似混乱、痛苦的处境中,我们依然能说:主啊,我信你掌管一切。


29节

「因为他所预拣的人,也预定他们与他儿子的肖像相同,好使他儿子在众多弟兄中作长子。」

历史背景:

预拣预定这类词汇,在早期基督徒眼中并不只是关于命运的哲学问题,而是表达天主主权与救恩历史的信赖。圣保禄强调,信友的得救并非偶然,而是神圣计划的一部分。

经文解释:

预拣proegnō——意思是预先认识。天主在永恒中已爱我们,祂的救恩不是仓促决定,而是有计划地引领我们回归祂。

预定他们与他儿子的肖像相同”——这是整节的神学核心。我们蒙召成为基督的肖像image of Christ),这是天主对我们灵魂的最终设计。
基督是完美人性的典范,我们也被塑造成祂的模样——这包括祂的顺服、慈悲、爱、忍耐,甚至祂的苦难与光荣。

好使他儿子在众多弟兄中作长子”——“长子不是时间顺序,而是尊位与带领的象征。基督是复活中首先诞生的,也是信友群体中的长兄,我们在祂之后成为天主的儿女

灵修意义:

这节提醒我们:我们信仰生活的目标,不只是得救,而是变得像耶稣。这是一场持续一生的内在转化,是圣化的过程。

当我们面对挑战时,我们可以默想:这是否是天主在塑造我更像耶稣?


30节

「天主不但召叫了他所预定的人,而且也使他所召叫的人成义,并使成义的人,获享光荣。」

经文解释:

这节包含救恩过程的黄金链条

预定(predestined

召叫(called

成义(justified

光荣(glorified

成义(Justification)是信仰的核心概念,指人由罪中被赦免,重新与天主和好。这并非靠人的行为,而是借着基督的十字架与我们的信德而来(参阅罗3:28)。

光荣(Glorification)则是救恩的终极阶段,指人将完全参与天主的生命,得享天堂的荣福。

灵修意义:

这节带来极大的确据与希望。我们并不孤单地行走信仰之路,而是被天主一步步引领:从被拣选,到被召叫、被称义,直到最终得享天上的光荣。

在我们的软弱与挣扎中,这节提醒我们:天主不会半途而废,祂开始了善工,也必完成善工(参阅斐1:6


总结:你在天主眼中的价值

这段经文就像是一幅救恩的蓝图,从永恒的预拣,到今世的召叫与成义,再到来世的光荣。

对我们来说,它传达几个核心真理:

你被天主认识、爱和拣选,不因你有何功劳,而因祂的慈爱。

你的人生并非偶然或混乱,天主能使万事互助,即便是苦难,也能为益处。

你蒙召活出基督的肖像:在行为、心志、甚至痛苦中日渐相似祂。

你不孤单也不会失败,天主亲自引导你从信德走向光荣。

愿我们在每日生活中,时时记起自己是被预定与基督相似的人,并以此作为力量,继续走信仰的道路,直到与主共享光荣的那日。

 

福音《玛窦福音》13:44–52

《圣玛窦福音》第十三章的结尾部分(玛13:44–52),包含三则关于天国的比喻,以及耶稣对门徒的教导。这些比喻生动形象,内容浓缩、意义深远,是耶稣公开宣讲中的高峰之一。


福音主题:天国的价值与门徒的责任


44节:

天国好像埋在地里的宝藏;有人发现了,就把它藏起来,高兴地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,买了那块地。

背景:

在古代犹太地区,没有现代银行,财富常以实物埋藏于地中(例如战乱时或长途旅行时)。这类比喻对当时人而言非常贴切。

经文解释:

埋在地里的宝藏象征天国的奥秘 —— 原本隐蔽,但一旦被发现,其价值令人欣喜若狂。

把它藏起来不是出于吝啬,而是保护这份发现,以确保它最终属于他。

变卖一切代表彻底的决心与牺牲。为了获得这份宝藏,他舍弃一切。

灵修意义:

天国并不是廉价或次要的附加品,而是值得我们放下一切去追求的终极价值。这提醒我们:真正的基督徒生活,是以天国为目标,不惜牺牲世俗的舒适、地位、甚至安全。


45-46节:

天国又好像一个寻购贵重珍珠的商人,他发现了一颗很贵重的珍珠,就去变卖他所有的一切,买了那颗珍珠。

经文解释:

和前一节类似,这里讲的是一个寻求者” —— 与其说是偶然发现宝藏,这里的商人是主动在寻找贵重的东西

他发现那颗珍珠后,为之倾尽所有 —— 再次强调天国的绝对价值。

灵修意义:

这对灵修者有很深的意义:我们要成为那寻觅真理的商人,一旦遇见基督和天国,就毫不犹豫地投身其内。
珍珠在教父神学中常象征耶稣基督自己,我们舍弃一切,是为了获得祂本人。


47-50节:

天国又好像撒在海里的网,捕捉各种的鱼。网满了,人就把网拉上岸来,然后坐下来,把好的拣出来,放在器皿里;把坏的丢在外面。

世界末日,也是这样:天使要出去,把恶人从义人中分别出来,把他们丢在火窑里,他们在那里要哀号、咬牙和切齿。

背景:

这是末世审判的比喻。渔网在加里肋亚湖非常常见,耶稣的几位门徒本身就是渔夫。耶稣利用这个日常画面引出神国的审判。

经文解释:

象征教会或福音的传播,接纳一切人进入其内;各种的鱼象征信友群体中混合着义人和不义的人。

拣选指的是末日的审判,好的得救,不好的被拒绝(火窑中哀号咬牙,是指地狱的痛苦与悔恨)。

灵修意义:

这是一个提醒:天国的邀请是普世的,但得救不是自动的。 教会中的人虽然都听到福音,但只有那些活出信仰、真诚归向天主的,才能在末日得享光荣。

这也指出教会是圣而不完美的现实 —— 不应因教会中有罪人而失望,而应努力使自己成为好的鱼


51节:

这一切你们都明白了吗?他们说:明白了。

解释:

耶稣询问门徒是否理解这些天国的奥秘,门徒回答明白了,但他们的理解仍是初步的。玛窦刻意写出这个回应,表示门徒已受教,但仍需成长。

灵修意义:

我们读福音时也应自问:我真的明白天国的价值了吗?我是否愿意为天国舍弃一切?这个问题贯穿信仰生活的一生。


52节:

因此,凡是成为天国门徒的经师,就好像一个家主,从他的宝库里,拿出新的和旧的财物来。

经文解释:

经师是指那些熟悉法律、传统与圣经的人。在此,耶稣将新门徒比作新约的经师”——他们已学习耶稣的教导(新的),也熟悉梅瑟法律与旧约(旧的)。

新的和旧的财物象征:耶稣没有废除旧约,而是带来完成(参玛5:17)。新门徒要能调和旧约智慧与新约启示,成为真正的福音传播者。

灵修意义:

作为天国的门徒,我们要懂得整合圣经与现实生活,把信仰的旧传统和新体验结合起来,在家庭、教会、社会中作忠实的家主与见证人。


总结:天国的价值,人的回应

这三则比喻和两个附加教导,构成天国奥秘的全貌:

比喻

含义

灵修反思

宝藏与珍珠

天国的绝对价值

我愿意为天国舍弃什么?是否把信仰放在首位?

渔网

教会的包容性与末世审判

我是否努力做“好鱼”?或只是停留在表面信仰?

经师家主

门徒的责任

我是否深入认识圣言?是否能用旧新结合方式教导他人?

耶稣邀请我们不仅是听众,更是门徒。愿我们不断追求天国,珍视信仰,并让我们的生命成为那颗被天主看为贵重的珍珠。


 

评论

请你先登录再进行评论。